更多服务
让年轻人下班后欣然起行去“上课”,松江区“青年夜校”魅力何在?
日期:2025-10-10 浏览
傍晚6点,位于三新北路900弄681号的松江区青年中心内灯火通明。三楼的顾绣教室内,十多位年轻人正小心翼翼地低头穿针引线,在绢帛上绣出图案。而在二楼露台,天文望远镜一字排开,一群年轻人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土星光环,探寻行星与太阳系的无尽奥秘……
这不是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而是松江区“青年夜校”课堂上的场景。项目开展3年来,各类面向18—45岁青年开设的公益课程,已成为众多年轻人丰富业余生活的热门选择。从学习技能,培养兴趣,再到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搭建青年群体同频共振的交流平台,越来越多的青年在这里提升自我,拓宽圈层,为城市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重返课堂:从“有用”到“有趣”的转变

“土星泛着淡黄色的光晕,一道宽阔而明亮的光环环绕在星体四周,还隐隐透出浅蓝的色泽,真是太美了。”谈起前些日子观测到的土星光环,“90后”上班族周可欣仍难掩激动。最近,她报名了“青年夜校”星际漫游课程,宇宙成了她下班后放松身心的“第二空间”。“并不是非要学到什么,纯粹是出于兴趣,所以就来了。”周可欣笑着说,“在这里,我仿佛又找回了学生时代参加兴趣社团的感觉。”

“青年夜校”的学员中,像周可欣这样的上班族占大多数。他们中有程序员、金融从业者、教师、医生,也有创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尽管背景各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追求——在工作之外,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栖息地。

“感兴趣”同样是学员沈丹丹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在“锦绣丹青”非遗顾绣课堂,沈丹丹跟随刺绣老师一针一线的指导,将深浅不一的紫色丝线细细铺陈。不一会儿,一株清雅的蝴蝶兰便在她手下悄然绽放。“以前只在书本上见过顾绣,能接触非遗技艺的机会很难得,所以一听说开课,我立马就报名了。”沈丹丹表示,随着课程推进,她发现自己对于顾绣的喜爱也在不断加深。课后,她还主动购置材料包继续练习,从最初分劈使用两股线到现在的四股线,绣出的花样愈发复杂精致,技艺也日渐纯熟。“每完成一件作品,心中都会涌起强烈的成就感。”沈丹丹说。


“除了有用,更要有趣”——松江区“青年夜校”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当下年轻人爱好的变化趋势。今年,松江区“青年夜校”共计开设70余门夜校课程,包含文化艺术、运动保健等类别,涵盖非遗掐丝珐琅、“锦绣丹青”非遗顾绣等多门特色课程。其中,“星际漫游”课程更是全市首次开设的天文主题类课程。这些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兴趣、陶冶情操,进一步激发起年轻群体的参与热情。






深化爱好:从“课堂”到“社群”的延续

松江区“青年夜校”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课程本身,更在于构建起一种新型社交模式,让兴趣得以跨越课堂边界,植根于生活。“‘青年夜校’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有共同爱好的年轻人能够相互认识交流。”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青年人在上课过程中,自发形成了各类兴趣小组,这是起初没有预料到的额外收获。


周末上午,天色微亮,在广富林郊野公园,观鸟者张少华正举起望远镜,视线投向浅滩处一只静立的牛背鹭。不远处,数只通体洁白的鹭鸟于芦苇荡边驻足觅食,多个长焦镜头悄然架起,连续的快门声捕捉下鸟儿展翅欲飞的精彩瞬间。

张少华参与的观鸟课程,也是松江区“青年夜校”今年新开设的特色课程之一。在这里,学员们组成“松江区青年观鸟社团”,跟随专业老师定期了解鸟类理论知识,前往松江的水岸边、林地里,实地观察各种鸟类活动。这个仅有11人的小课堂,凝聚起摄影爱好者、户外达人、鸟类观察员等不同身份的年轻人,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兴趣共同体。
有的市民不仅自己学,还带上了孩子一起上课。学员张怡婧表示,经过两次实地观察体验,观鸟已经成为了自己与孩子的共同爱好,亲子之间多了不少共同话题。“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听到鸟鸣声,我会下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寻找、辨认各种小鸟。”张怡婧说,孩子多次提出要再去上课。

观鸟课程教师金子明表示,通过举办“青年夜校”相关课程,观鸟这个原本“小众”的爱好,正在不断吸收新鲜活力,目前已形成了规模约150人的松江区观鸟社群。“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小鸟,会拍照分享到群里进行交流沟通。看到有破坏生态的捕鸟网等器具,我们也会相互提醒,组队前往拆除,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金子明说。






青春力量:从“个体”到“集体”的汇聚

随着“青年夜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新的课题。

“短期的夜校课程,难以满足学员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在“青年夜校”的拉丁舞教学过程中,“90后”教师赵老师敏锐地察觉到,当下的教学模式存在局限。他发现,许多年轻人对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潜力,却苦于缺乏持续练习和提升的平台。基于这一观察,赵老师率先行动,迈出了探索青年力量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第一步。
今年9月中旬,由团区委指导,赵老师牵头创建的“绽棠”美育公益发展中心成立。该社会性组织将以非营利、自运营的形式运转,吸纳“青年夜校”中有意愿长期参与培训的青年作为基础学员,整合周边高校等资源,开展系统化、分级式的教学活动。此外,中心还将把日常教学延伸为组织活动,通过参与公益舞蹈展演等形式,进一步服务城市文化建设,丰富舞蹈产业生态,为更多青年搭建起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

从一名“90后”青年教师,到成为公益组织的“带头人”,赵老师的成长也折射出松江区“青年夜校”在组建优质师资、培养青年人才方面的积极成效。
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团区委的创新创业英才选拔项目,以及新老团干部队伍中现有的人才资源,经过严格筛选,“青年夜校”项目正在组建起一支由各领域专业人才组成的青年教师团队。这些青年教师不仅专业知识扎实,也更懂得如何与同龄人沟通,如何根据青年群体的特点与偏好打造教学内容。

下一步,“青年夜校”项目还将着力于推动松江青年人才向管理骨干转化,逐步实现“青年夜校”的自主运营与长效管理,同时深化“1+17+X”的青年夜校分布体系,即打造1个区级枢纽型青年夜校,建设17个街镇标杆型青年夜校,培育“X”个特色型青年夜校的形式,为城市发展积蓄源源不断的青年力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松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