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人脸识别引争议 自愿选择是前提
日期:2021-03-07 浏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松江区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着眼于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从即日起,《松江报》推出“民声民情”专版,尽心竭力服务群众。

本版将设置“媒体监督”“你呼我应”“呼声建议”“答疑解惑”“各抒己见”等栏目,您要投诉的问题、您遇到的急难事,都可通过区融媒体中心新闻热线37689000,或“上海松江”客户端互动栏目反映,您对松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言以及您撰写的评论文章,也可通过本版邮箱sjbsjiali@163.com发送给我们。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将根据群众意见、投诉展开采访,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记者  张立

随着科技的进步,应用“人脸识别”系统的场所越来越多,人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有“个人隐私是否被侵犯”的担忧。近日,家住九亭镇象屿都城的居民李先生就因为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而烦心。进小区要刷脸,进单元楼还要再刷脸,不刷就回不了家,甚至还存在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风险。社区治理需要智慧手段,居民的个人隐私也不容侵犯,如何善用科技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一道难题。

回家要刷两次脸

记者日前来到象屿都城小区,只见两台人脸识别的门禁机醒目地安装在大门口,只需低头扫一扫便能进入小区。但这只是进小区的第一步,在每一栋居民楼下,还有另一道人脸识别关卡。

居民顾先生告诉记者,小区自从启用人脸识别后虽然方便了,但是大家对于个人隐私的担忧也变得越来越多。“我这段时间会频繁收到一些骚扰电话,不知道是不是个人信息泄露了,心里很不安。”顾先生说。更有居民提出质疑,小区大门已经安装了刷脸门禁,为何进单元楼还要再刷脸?

可刷卡通行,也可人脸识别

72岁的顾雪珍对于人脸识别系统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以前我们这栋楼经常有贴小广告的、上门推销的、乱敲门的,还有人偷电瓶车,就是因为单元楼的这道门一直关不上。”顾雪珍的子女不在身边,只有她和老伴住在一起。“之前有人乱敲门的时候,我们两个老人都害怕,也不敢开门。”顾雪珍回忆,而这一切伴随着人脸识别系统的安装有了彻底的改变。

“你自己的脸刷一下,或者刷这张卡都能通过。”顾雪珍向记者演示着,她对着机器稍稍一抬头,或将蓝色的门卡轻轻一刷,紧闭的大门便自动开启,待人走进后,大门随之关闭。她连连感叹刷脸、刷卡太方便了。

同住在该小区的王女士也深觉小区人脸识别带来更多便捷与安心。王女士透露,不同于小区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单元楼下的刷脸机器是小区业主通过业主大会投票自发安装的,对居民来说是双重保障。

象屿都城党总支书记周英告诉记者,小区许多单元楼的大门因为年久失修,想要再修理不仅需要大笔费用,且大多数零部件都已经很难在市场上配到。因此,经过业主大会投票后,小区便选择安装了智能的人脸识别系统。“居民自愿选择是前提,我们一一上门问清楚了是否要采集人脸信息,不想被采集的居民也可以通过刷门禁卡的形式出入,不存在强制识别的情况。”周英说。

四重保障防止信息泄露

在深感刷脸方便的同时,记者发现,当被问及是否会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时,不少居民表示“物业在负责管理”“只采集了脸部信息”“应该不会泄露”。王女士表示大家愿意进行人脸识别的主要原因还是图方便。

象屿都城物业经理于敏告诉记者,在安装人脸识别前,物业便考虑到了居民隐私的问题:“我们所有的门禁,包括监控、电脑信息录入使用的都是局域网,不连接外网,所有电脑的USB接口都有封条,不允许私自拷贝。”

此外,于敏表示,物业的每一台电脑都是专人专用:“我们的电脑密码、软件密码只有专属管理员才能知晓。为了进一步保证信息不被泄露,电脑房还装有摄像头,24小时全程监控。”

技术创新的同时,监管需跟上

周英告诉记者,小区大门的人脸识别系统是政府部门统一部署的项目,而单元楼的人脸识别机则是小区自发采购的。换言之,即便小区物业采取了多重保障,但单元楼的人脸识别系统依旧存在风险,因此做好监管工作尤为重要。

在今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第1035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对于人脸识别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规定却尚未出台。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上海相关部门已协同立法机构,就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风险等问题作出相关规范与限制。









松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