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把好关、守好门,一刻不松抓防范
日期:2022-04-05 浏览

根据核酸筛查结果和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要求,4月1日5时起,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实行分区分类、网格化管理。其中,位于松江浦南的泖港镇成为全市除崇明岛外唯一的防范区。社区村居是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道关,泖港镇多为农村地区,当地又是如何把好关、守好门的呢?4月3日,记者来到泖港镇田黄村探访。

 

严格守好进村路口

下午1时30分,采访车刚到村口,就被正在道口值班的村民朱莲花拦住了。“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还请理解。”已经60岁的她胸前别着党员徽章,戴着口罩,一丝不苟地对记者一行测温、核查信息,确认没有异常后才放行。

记者了解到,田黄村原本有20多条对外通行的道路,疫情防控以来,为了加强管理,仅留5个出入道口,由志愿者自发轮班,24小时值守,做好出入人员的登记检查。

“虽然我们暂时被列为防范区,但病毒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一起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朱莲花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田黄村人,疫情发生以来,她就和老姐妹们一道报了名,加入村里的志愿者队伍。“我们对各家各户的情况比较熟悉,特别是村里的老人们,大家都面熟,劝导起来也好说话。”朱莲花说。

 

生活物资配送到户

泖港镇田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虹告诉记者,像朱莲花这样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村民志愿者不在少数。村民夏志军是社区网格长,最近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忙着物资配送等工作。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身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满载着大米、鸡蛋、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准备“送货上门”。

电动三轮车穿行在乡间平坦的小路上,两侧农田里,大片的油菜花随风摇曳,宛如金色的波涛。但夏志军无暇欣赏这样的田园美景,一心只想着“早点把物资送到位”。他告诉记者,为了尽快把物资送到村民家门口,这辆电动三轮车还是他找村里的种植户借来的。“听说是要给村里送东西的,对方很爽快地答应了。”夏志军说,最近两天,他都是早上7时左右就开始送物资,“总想着送完物资以后尽快投入到下一项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村民配合同心“战疫”

根据疫情防控规定,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落实7天自我健康管理和相应频次检测。田黄村有户籍人口2700多人、外来人口1500多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多达1000余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无形中给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但好在大多数村民都比较遵守防疫规定,特别是经过广泛宣传后,“做好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出村”已经成为村民们的共识。记者也看到,村道上空空荡荡,田间地头也颇为宁静。

“村里的老党员和年轻人都自发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村民也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大家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对我们做好社区防疫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潘虹坦言,特别是在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过程中,同心“战疫”尤为重要。

4月1日至3日,田黄村分别进行了两轮抗原自测和一轮核酸检测。许多老人平时不用智能手机甚至不用手机,志愿者们便逐一摸排,提前帮助他们生成核酸采样登记码并打印出来。为了防止遗失,核酸采样点还放置了打印机,以备不时之需。村里还提前安排了三辆车,用于接送腿脚不便的村民,并通过绿色通道优先采样。对于一些因身体状况确实无法出门的村民,志愿者们就协调医务人员上门采样。大家想尽办法,确保核酸采样和抗原自测过程中“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保障就医用药需求

满足人民群众的应急就医和用药需求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民群众始终关注的焦点。采访过程中,村委会委员邵子丽正在清点、整理当天村民的用药需求袋,当天共有31只袋子。她说,一只袋子对应着一名村民的用药需求,“都是提前收集好,再到相关医院取药,最后分发到每家每户。”

说起应急就医需求,潘虹告诉记者,村里共有5名村民有血透、放化疗等特殊就医需求,好在镇里提前安排,为每个村配备了一辆特殊通行车,为应急情况下的送医、转运解决了后顾之忧。

“防范区里抓防范,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潘虹说,大家将继续切实担负起基层“第一道关”的责任,凝聚起更广泛的“战疫”合力,“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为决战决胜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尽上我们基层的一份力量”。














松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