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开始推行,事关每一人,还有大家最关心的!
延迟退休,还是来了。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出了很多明确的要求,包括: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
当然,还有大家最关心的: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01
退休标准
现在是如何
不管大伙如何看待延迟退休,我们先了解一下现行的标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确立了领取养老金待遇的年龄,与退休年龄一致。即男性退休年龄为 60 岁,女性干部为 55 岁,女性工人为 50 岁。
这项标准,一直延续至今。
1983 年,在此标准的基础之上,国家分别对高级专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做出额外规定:
确因工作需要,本人愿意继续工作且经相关部门批准的高级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可延长一至五年退休。其中,教授、研究员一级的高级专家可延长至 70 周岁;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杰出高级专家,经国务院批准后,则可“暂缓”离休退休,继续从事研究或著述工作。
到了 2021 年,全国两会上,延迟退休正式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差不多从那时开始,“渐进式”延迟退休被广泛热议,这里的“渐进式”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是推行延迟退休的时间“渐进”,即经过一段过渡时间达到新的法定退休年龄,之后大家按新规定执行;另一种是延迟退休的方式“渐进”,比如女性退休年龄每 3 年延迟一岁,男性退休年龄每 6 年延迟 1 岁,直到 2045 年同时达到 65 岁。
而至于为什么要将退休时间延后,其实有许多客观原因与难言之隐。
02
退休延迟
背后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大环境的变化。
正如前面说到的,现行的退休与养老金政策还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制定的,而今天的人口结构与社会现状,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约有 2.64 亿,占总人口的 18.7%,65 岁以上人口约有 1.9 亿,占总人口的 13.5%。
参照这个趋势,联合国还曾预测,等到 2050 年,中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将达到 49.6 岁。也就是说,到那时中国将近一半的人口都在 50 岁以上。
届时,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也将是前所未有的。
图源:新华社
不合时宜的另一个表现,从人均寿命的差异中也能看出端倪。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医疗和科技均取得进展,直接导致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数据表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50 多岁提高到了“十三五”期间的 77 岁。
这个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增加社会的养老负担,我们国家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国,要是把这多出来的二十多年,全交由国家支出,那必定造成更大的财政压力。
所以,就种种讯息来看,延迟退休终究会到来。
03
延迟退休
需申请而非强制
来总会来,就是看以什么方式来。
目前,各地对于延迟退休政策并非强制,符合条件的可以在公司和职工本人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申请延迟退休,而不是一刀切。
我们收集了几个不同城市,对于延迟退休的做法。
江苏省:
江苏人社厅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参保人员可推迟退休,推迟退休的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
此规定自 2022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山东省:
山东省人社厅在今年 1 月发布了《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主要针对技术型工种,如果能够达到副高级职称以上,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延迟退休。
在延迟退休的时间上,如果通过申请,也只能延迟 1 至 3 年,一般不会超过 65 岁。
上海市:
2010 年,上海人社局对外公布了《关于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对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部分职工的退休年龄做出了“柔性延迟”的规定。
文件所涉及的群体,包括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以及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当这些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符合在上海市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如果企业工作需要,且本人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经本人提出申请,与企业协商一致后,可以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
延迟办理退休手续的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 65 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 60 周岁。《试行意见》以“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表述,替代了“延迟退休年龄”的说法,但其实质上已突破了当前中国对退休年龄的规定。
松江人才网
下一条:
松江两家园区榜上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