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老底子松江人这么过年,和现在有什么区别?丨爱申活暖心春
日期:2022-02-02 浏览

年味在哪儿?在松江这些习俗里!春节是农历年中的第一个节日,辛苦了一年,应该好好休息一下啦,规格隆重,场面热闹。如今,松江人过年还保留了哪些传统文化习俗?又有了哪些新“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新春怎么穿?
春节起床后,男女老少都会换上新衣服、新鞋帽,以前再讲究一点,还会要求穿上大红色,喜庆很多。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经常可以买新衣服啦。
年初一怎么吃
大年初一吃什么?以前的早饭以糯食为主,比如糖拌小圆子,称为“糖圆”。还有糖年糕,寓意来年生活甜蜜美满,年年高升。还有就是不能吃茶淘饭。
而年初一的午饭称为“岁朝饭”,而且岁朝饭要吃素,不过民国初年时,松江人就不太讲究这一套,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个习俗就不时兴了。午饭前还要祭祖,供品多为寒菜,要用小碗盛饭,饭上插柏枝、冬青,全家依次磕头祭拜。如今年初一祭祖的人家也不多了。
如今简化了许多,每到过年,家家都会备上肉圆、爆鱼、蛋饺,除夕和年初一吃的都差不多,而且因为人们起得晚,有时候就略过早饭,直接上午饭了。新春怎么拜年
亲友相互走动拜年,也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事。老辰光,春节待客,主人家要向客人敬米花糖茶和加两只橄榄的“元宝茶”。城镇市民走动不一定留客吃饭,乡间则必好酒好菜招待,相互吃来吃去,迟到正月半,又叫做“吃年酒”。
50年代后,茶不一定放橄榄了,“元宝茶”也逐渐消失。改成了当时时兴的牛奶、咖啡、麦乳精等。“吃年酒”但求热闹,也是全家出动,早早在春节前就约好日子,排得满满的。
如今,到别人家做客,大多是果汁牛奶或者泡好茶招待。吃饭也是早早在饭店订好,你请我,我请你,大家相互“配合”档期,有来有往。这样的饭局也成为亲戚间相互了解的窗口,和对年轻人“催婚”的好时候。新春做什么
大年初一,在松江,人们还习惯到附近寺庙“烧头香”,称“岁忏”,又称“烧八字香”。但香客大多不分佛道,不辨何处神仙,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去数家寺庙烧香后回家,再在家堂点炷香,称“回头香”。
除了常见的贴春联、贴福字,现在还多了一项在年轻人中很流行的支付宝“集五福”,今年你分到了多少钱的红包?以前,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鞭炮,称为“放开门炮”,原意是为了驱赶年兽、“山魈”,后转向祈求开门大吉,高升发财,就连放鞭炮的时间,也是中国人喜欢的“几点零八”。现在为了更好保护环境,大多不再放鞭炮,但会在家中买鲜花等新方式,增添新春喜庆气氛。春节玩什么
春晚必须提到,一家人除夕吃完年夜饭,围坐一起,等着春晚的开始。以前的春晚大家喜欢小品,现在孩子们期待喜欢的“偶像”登场,今晚看不了的,明天还有重播。
新春里,能玩的就更多了。以前,松江的中山中路很热闹。如今广富林文化遗址、上海欢乐谷、上海影视乐园、辰山植物园都推出了精彩的活动。
▼1992春节时的中山中路▼欢乐谷▼上海影视乐园新春禁忌
春节期间的禁忌很多,不能胡言乱语,打骂孩子,不能说不吉利,遇到摔碎碗,家中老人还会喊一句“碎碎平安”。如今,爹妈还会叮嘱过年不能扫不能洗,防止财气四溢。所以如今,一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板凳瘫”“沙发瘫”,嗑瓜子、玩手机、聊家常。


















松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