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政策创新、“授权松绑”,上海正努力成为天下英才最向往之地
日期:2021-10-06 浏览

人才是上海的第一资源、最核心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上海围绕“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和提升城市软实力,深入贯彻落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使上海成为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强化人才政策创新

为广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始终注重加强人才工作战略谋划和政策创新。

2015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2016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主题为“聚焦国家战略,厚植人才优势”的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向全社会、向海内外发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磅礴之音。针对上海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家等顶尖高端人才,按照“以个性化突破解决个案性问题”的路径,打造世界一流的事业发展平台和生活保障环境,吸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家等顶尖高端人才。

2019年,为更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快赢得国际竞争主动和战略对垒优势,上海围绕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聚焦上海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数学、物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积极延揽世界一流人才。

202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紧扣当前人才发展急需破解的瓶颈难题,着眼“十四五”未来长远发展,出台《关于新时代上海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更加开放有力的政策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以更加务实的举措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以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以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上海基本形成“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优势正在成为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坚持“授权松绑”

在上海,人才工作突出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人才和用人主体“增动力、添活力”,形成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首先,上海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坚决破除“四唯”评价弊端,出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健全以诚信品德、创新能力、学术影响、社会贡献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导向。突出市场化,率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由领军企业等牵头制定人才评价标准。突出社会化,推动上海市轻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承担相关领域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突出国际化,支持上海科技大学探索以常任教授制(TenureSystem)为核心,借鉴国际通行评价办法,建立以“五重”即重道德品行、重教书育人、重学术水平、重发展潜力、重国际公认为核心指标的人才评价新体系。突出便捷化,畅通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评聘高级职称的“绿色通道”,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其次,上海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市场价值的激励效应,以“名利双收”效应激发人才创新,以成果转化推动人才成长。核心举措是畅通“纸变钱”通道,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扣除直接费用后净收入的70%以上可用于奖励个人和团队,推动成果转化个税递延缴纳政策落实落地。

再者,上海优化科研教学机构学术领导人员管理。具体来说,重点是推进“三个区别开来”:将担任高校院所领导人员的学术兼职与机关行政领导干部兼职区别开来,将担任高校院所领导人员的学术出国与机关行政领导干部出国区别开来,将海外引进人才担任高校院所领导人员的“裸官”问题与机关行政领导干部区别开来,充分释放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活力。

另外,上海还充分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取消一批在人才招聘、职称评审、人员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下放岗位聘任、考核评价、收入分配等管理权给用人单位,允许高校、科研院所在编制限额内自主引才、统筹用编。

提升城市软实力

在上海,人才工作坚持“不拼重金拼环境”,以人才发展综合环境的比较优势,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为各类人才创造宜业宜居良好生态,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

以虹口为例,金融产业发展高地首先是金融人才高地。为不断吸引更多高端金融人才入驻虹口、扎根虹口,形成金融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虹口区不断完善金融人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人才生活保障等,着力优化金融发展软环境。通过引进金融企业及功能性机构,增强金融人才吸附力。举办高端论坛峰会,为行业内人才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不断扩大产业影响力。强化服务,提升金融人才感受度。

虹口的做法只是一个缩影。记者从上海市人才工作部门获悉,为吸引人才,上海持续提升人才创新创业便利性。推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建设,率先以“不备案、不注册、不登记”的方式,激发和汇聚市场资源建设创业人才摇篮,率先成立国内首家众创空间联盟开展行业自治。

此外,上海还以打造“海聚英才”人才品牌为契机,举办面向海内外“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峰会,面向全球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目录,发布全球“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清单。举办“留·在上海”职业见面会,成立海聚英才创业投资基金联盟。每年举办海聚英才创业大赛,对优胜项目给予人才计划、金融投资等特殊支持。

为了给各类人才创造宜业宜居良好生态,上海构建“立体化”人才安居政策体系,建立市、区、园区、用人单位多主体供给,货币补贴、实物配套相结合,分层分类保障的人才安居体系。
















松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