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全国示范!松江又获新荣誉!
近期,因为在水稻绿色种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松江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成为该批次上海市唯一代表。
喜报
土地节肥节药
地力不断提升
春耕时节,泖港镇农户范慧君一直在自家的农田忙碌着。通过近两个月两次翻耕农田、两次上水,田间长出的杂草稻,能在翻耕中得到清除,同时深水灭杀稻田中越冬的病虫害,为接下来的耕种打下基础。
“两次翻耕、两次上水”,这是范慧君早前从农技部门了解到的绿色防控技术,如今自己已驾轻就熟。田间的绿色新技术当然不只这些。不远处的秧苗田正穿戴着“白色外衣”。“这些是无纺布。”范慧君介绍,通过这样的全副武装,可以阻隔虫害进入秧田,也能起到控温保湿作用。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防治病虫用农药,但要科学施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科科长田小青介绍,为了提升地力,区农业部门早在2014年就将节肥节药提上议程,并推广了翻耕上水、种植诱集植物、设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用肥方面,休耕轮作、种植绿肥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通过侧深施肥、测土配方、缓释肥等高效施肥技术,让作物“缺啥补啥不浪费”。
绿色发展理念引导,节肥节药模式遍地开花。松江区在8个街镇建立水稻绿色防控核心集成技术示范区、示范基地29个,绿色防控面积达12万亩,占全区种植面积89%。绿色防控获得金色收获。田小青介绍,相比五年前,农药使用量减少30%,“十三五”期间,化肥使用量每年递减4%。
效益和技术
绿色技术推广需过“两道门”
绿色防控的好处不必多说。老百姓对吃得健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从生产过程控制农药和有害生物毒素残留,可以说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而作为种植主体的粮食户能不能接受绿色防控技术,最终还是要靠效益说话。
在新浜镇大农户沈顺建的家庭农场,这里正在开展一项新的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只见这里灌满水的水稻田中,有一簇簇“黑色小尾巴”在游弋,走近仔细一瞧,原来是青蛙的幼苗——蝌蚪。
农田里套养青蛙,有哪些妙用?沈顺建颇有自信地介绍说,今年这20亩立体种养试验田将发挥大效益。“每亩水稻田投入青蛙共计2000只左右,按一只青蛙产生一斤排泄物算,可以产生2000斤绿肥,整个水稻生长期用肥够了,不需要额外施化肥。”加上青蛙可以抓取田间害虫,减少农药使用,可大幅度提高水稻品质。
沈顺建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亩地生产1000斤稻谷,卖稻谷一亩地收益为900元左右。如今采用稻蛙共生模式,每亩产米300斤,米品质好可以卖到10元/斤,每亩的产值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除去成本,每亩还是可以获得1500元收益。
“推广节肥节药技术,还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增效益让农户绿色防控意识提升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技术培训真正将新技术带到田间地头。
松江人才网
土地节肥节药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防治病虫用农药,但要科学施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科科长田小青介绍,为了提升地力,区农业部门早在2014年就将节肥节药提上议程,并推广了翻耕上水、种植诱集植物、设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用肥方面,休耕轮作、种植绿肥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通过侧深施肥、测土配方、缓释肥等高效施肥技术,让作物“缺啥补啥不浪费”。
农田里套养青蛙,有哪些妙用?沈顺建颇有自信地介绍说,今年这20亩立体种养试验田将发挥大效益。“每亩水稻田投入青蛙共计2000只左右,按一只青蛙产生一斤排泄物算,可以产生2000斤绿肥,整个水稻生长期用肥够了,不需要额外施化肥。”加上青蛙可以抓取田间害虫,减少农药使用,可大幅度提高水稻品质。
“推广节肥节药技术,还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增效益让农户绿色防控意识提升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技术培训真正将新技术带到田间地头。田小青表示,每年春秋季水稻生长关键期开展技术培训田间课堂,同时区级农技部门的专业水稻“诊疗”队伍与大农户结对,以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咨询服务。
松江人才网
上一条:
松江区工伤认定部门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