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3日,邱家湾天主教堂因为一次会议“出了名”,这便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开先河意义的松江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至今日,历经岁月洗礼的邱家湾天主教堂依然闪现着令松江人民自豪的红色光辉。
沿着方塔北路一路向南,走过九峰实验学校,透过郁郁葱葱的梧桐绿,很远就能看见“天主堂”三个大字。到了门口,教堂的前世今生赫然在目,门口值守的高姓阿婆说,如今,除了到教堂做弥撒的教徒,还有很多人是因为72年前的那次备受瞩目的人民代表大会前来。
跟随教堂工作人员蔡永星来到天主堂内,印有会议往事的历史记忆格外夺目。1949年9月30日至10月4日,松江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县委书记余克作关于松江县工作任务的报告。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到会作关于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及工商业政策问题的报告。经过各界代表的热烈讨论,通过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处理劳资纠纷等实施办法。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肯定这一经验,认为“这是一件大事”,并于10月13日亲自起草《转发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验的电报》,要求各中央局负责同志看后“即通令所属一律仿照办理”。当时,新华社还为此发表了《学习松江的榜样,普遍召开市县人民代表会议》的社论。
今年60岁的蔡永星已在邱家湾天主教堂工作近20年,对教堂的里里外外都很熟悉。据他所知,天主堂穹顶正中央的那盏灯见证了松江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几十年过去了,教堂几经变迁,驻过部队、做过会场、办过食堂、当过仓库,但那盏灯始终悬在穹顶,镌刻在记忆深处。
当年参会的代表、时任原松江县城东区副区长奚天然在《永恒的忆念——1949年松江县召开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前后》一文中写道:“9月30日这天是大会报到的日子,这一天早些时候,我们城东区的代表来到大会会场——城内平桥北邱家湾天主教堂。”这次会议之所以让毛泽东“极为欣慰”,并被褒奖为“榜样”,正在于其具有开全国之先的意义。
据《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第12期上的《毛泽东推广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验》一文介绍,当时的会议共有286名代表出席,包括职工代表35人、农民代表138人、青年与学生代表13人、教育界代表22人、自由职业者代表15人、妇女界代表3人、工商界代表30人、开明绅士代表11人、党政军代表19人,充分体现了代表的广泛性,是真正意义上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此外,会议减去了不必要的仪式,报告时间简短,而讨论时间则占了会议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大会之前开小组会,大会讨论与小组会之间又有个别交流、会外座谈,发现问题在大会上集中进行深入讨论,各代表各抒己见,郑重研究,使分歧意见归于一致。各界代表通过亲身体会,纷纷称赞“真想不到(这次会议)这样民主”“真正呼吸了民主的空气”,因此“更清楚地了解共产党与人民政府的主张和政策”“大大提高了各界人民对国家与地方建设事业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