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居民的“糟心事”变为了“舒心事”,松江这个老旧小区这样升级改造
日期:2021-04-29 浏览

老旧小区,设施设备陈旧、功能配套不全、生活环境差是许多居民共同的烦心事。如何通过统一规划,有效解决这些城市管理顽疾,变“旧”为“新”是关键。

前不久,小松走访了小昆山镇大昆苑(原文:老旧小区改造由居民“点单”,松江这里这样操作,居民爱了爱了!),发现在旧改中,更换楼道大门、增设停车位和公共垃圾房等众多项目都是由居民亲自“点单”的,有效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问题。

这一次,小松又走访了该镇的供销社小区,看看别人家的小区是如何把居民的“糟心事”变为“舒心事”的……

▲改造前

▲改造后

01

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

供销社小区始建于1988年,共有156户居民。由于年代久远,小区外墙年久失修、配套设施缺失、管道严重老化、公共环境较差。二期改造项目实施时,小昆山镇政府为了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由村建办联合居委会、物业公司对该小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和勘查,通过与居民深入沟通,发现了许多居民的心头之痛——排污问题。

原来,小区有3幢房屋的卫生间夹在南北房之间,作为整幢楼中间单位的房屋,无法采用外墙立管方式来进行污水排放。随着时间的推移,铁铸管道生锈、堵塞、破损漏水如同家常便饭,生活用水遭到污染,令居民生活大受影响。

“原本的设计方案里没有涉及该项目,既然问题暴露出来了,我们就要有相应的措施。”昆西居委会书记顾晓军告诉小松。为了给居民拿出一个满意的方案,居委会、物业、村建办、施工方等单位经过多次联合商讨,最后镇政府决定将卫生间的铁铸立管及支管更换为更持久耐用的塑料管道,彻底解决排污问题。

小松在居民张永坚家看到,卫生间的铁铸管道已经拆卸完毕,施工人员正在更换新管道,张永坚对此充满了期待。据了解,每次施工需要历时半个月左右,考虑到居民如厕问题,居委会还为居民准备了临时马桶。“一开始,有部分居民不忍心在精装修的家里动工,我们多次上门和他们沟通,还好大家都很理解、配合,加快了改造进度。”顾晓军说。

02

多方联动,让改造“活”起来

坐实了“里子”,还要擦亮“面子”。改造过程中,居民还集中反映了另一个痛点——小区出入口改造。

供销社小区位于河道边,原本只有一个出入口,且大门位置正好和桥梁的桥接坡相连,这在新建小区的方案审批中,已经完全不符合现有建设规范。而且,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全部在此通行,安全隐患大,甚至还发生过交通事故。针对居民提出的意见,镇政府决定对此实施改造。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把资源充分盘活,这给规划和施工团队出了一道考题。只有一扇门,那能不能再添一扇门?“在实地踏勘中,我们发现,小区西侧有可利用的空间,不面向平原街,通行车辆相对较少。”镇村建办负责人告诉小松。同规土、交通、公安等多部门探讨后,镇政府决定在西侧围墙增设西门,并将西门作为主要通道,将原来窄小的南门作为消防通道,同时配合西侧停车场改造,减少交通隐患。

“工程建设一直是所有实事项目中最直观可见的,质量如何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一定能得到反馈,所以必须落到实处。”镇村建办负责人表示。现在,供销社小区改造已基本完工,雨污分流、路面硬化、外立面装饰、电力通讯、照明安防等全面升级,并配备了健身器材、智能充电桩等,面貌焕然一新。

令居民高兴的还有这件事:由于该小区前身为供销社的职工宿舍,一直被称为“供销社小区”,没有专用名称。乘着旧改的东风,居委会还向居民征集了小区的名字。如今,它已正式更名为“清河苑”。

















松江人才网招聘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