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在佘山镇江秋新苑65幢357单元第二党群服务点,志愿者们早早来到这里布置起自己的“工作台”,他们将为居民们提供理发、磨刀、缝补衣物、测血糖、量血压、新冠疫苗接种宣传登记、防诈骗宣传等便民服务项目。闻讯赶来的居民们根据各自需求自觉有序地在“服务台”前排队等候。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黄菊妹是志愿者之一。“中心与江秋新苑是党建结对单位,我们每月都会来4个服务点为居民义务提供体检报告咨询等服务。”说完话,黄菊妹忙着给居民们量起了血压。
为了让居民享受到更便利的服务,佘山镇江秋新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下设4个党群服务点,每个月的便民服务已经成为常态。“点与点之间的服务半径约为500米左右,居民们差不多出门走几分钟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服务。”江秋新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谊说。近年来,居民区党总支把“家”的建设理念融入社区各项工作中,以“情暖江秋,共建和谐”为工作主线,打造“家的N次方”特色党群服务品牌,通过整合N方资源,集合N方力量,融合N方活动,使社区居民幸福指数呈N倍增长。
服务为要,聚焦社区治理筑同心
4月6日上午,在江秋新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楼舞蹈室,59岁的李艳红正带领着社区的秋健舞蹈队队员们走旗袍秀。为庆祝建党百年,舞蹈队正在加紧排练《绣红旗》《红旗飘飘》串烧。而在二楼的图书室里,居民刘忠澎正在自带的笔记本电脑前忙着梳理公司的业务。刘忠澎是图书室的常客,除了见客户之外,这里成了他工作的主阵地。刘忠澎告诉记者,图书室离家比较近,环境也很舒适,再加上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比较熟悉,感觉有家的氛围,所以他很喜欢来这里办公。
“群众需要什么,实践站就提供什么”,在800多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书画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室内外健身场地、未成年人活动室、非遗展室等多个板块功能厅,成了居民“寓教于乐、文明实践、共建共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陈谊告诉记者,江秋新苑是佘山镇第一个农民动迁安置小区,有2800多户住户。基于社区“面广人杂”的特点,江秋新苑居民区党总支整合各方资源,在社区硬件、软件以及智慧资源等方面下功夫,设立“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一方面,设立的4个党群服务点极大地缩小了为民服务的半径。从2017年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都会派4名志愿者分别到4个服务点为居民常态化提供专业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6400人次。另一方面,去年5月初开通了“江秋新苑”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加快政策宣传的速度,扩大居民知晓的广度,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集合力量,孵化志愿项目聚民心
怎样保障社区内行动不便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怎样丰富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怎样使便民服务覆盖到更多居民?怎样使社区环境常年整洁卫生?……这些既是社区治理的难题,也是居民们的期盼。
江秋新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居民区为“家”,集结包括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佘山消防救援中队、上海司法警官学校等15家共建单位力量,通过居企、居校等多方合作,有效集合各方力量,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家的N次方”党建联盟“朋友圈”,共同发挥优势和特长,参与到社区大家庭的建设中,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居民李惠芳的孙女因为种种原因遇上了入学难题,居民区党总支在排摸中了解到李惠芳家的难处后,及时与共建单位佘山学校联系,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难题。李惠芳感激地说:“要是没有社区、没有组织的关心,我们孙女就上不了学了,我们全家都非常感激社区对我们的关心。”
除了共建单位外,实践站还整合楼组长、青年志愿者、在册党员及社区报到党员等多方力量,成立了春风送暖服务队、春华秋实服务队、绿色守望垃圾分类服务队和啄木鸟服务队4支志愿服务队伍,以便民服务、为老服务、文体活动演出、环境卫生整治、小区治安及安全宣传等为内容,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提高志愿服务凝聚力。
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氛围暖人心
“寒暑假带着孙子来这里上课,平常时不时来听听戏、读读报、拉拉家常……每天日子过得既充实又开心。”经常来实践站参与活动的吴阿姨一番话,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以来,江秋新苑党总支通过创新“讲、评、帮、乐、庆、送”载体形式,结合“创全”“我们的节日”“身边的温度”“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融合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N项活动,多次举办“四史”学习教育、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等主题宣讲,开展“最美江秋人”评选,以及“端午共相聚,‘粽’情暖江秋”“情暖江秋庆国庆,邻里和谐迎中秋”“金秋书家风,重阳话孝廉”“浓情腊八节,‘粥’到情更暖”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载体,培育居民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在活动中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