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全国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典型经验评选结果日前揭晓,全国共22个典型经验入选。松江区“聚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做法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典型经验。据了解,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扩大社会参与、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我区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加强城乡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管理经验。
创新形式实现政务“一网通办”
“这么多事务都可以在家门口办理,不用来回跑,真是太方便了。”正在泗泾镇新凯社区服务中心办理居住证挂失的居民佘蕙丽说。记者了解到,自新凯社区推进“基本管理单元”建设后,一部分社区事务从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延伸到社区,居民在社区服务中心便能就近办理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临时居住证等多项事务。
街镇管理服务重心的下移,提升了管理服务的有效性、可及性和便捷性。据了解,全区17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3个分中心已全面实现“三一两全”,即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一次办成、全市通办、全年无休”,可为居民办理12个条线、187项受理事项。“预约办理”“全市通办”“不见面办理”等创新办理形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能让居民少走动、不走动,又能高效实现
政务事项线上“一网通办”。
近年来,随着我区部分街镇人口大量导入,居民对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松江以“3+3+2”配置,做实“基本管理单元”,统筹优化街镇服务资源配置,解决区域服务管理不平衡的问题,全面提升街镇服务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记者发现,新凯社区周边还成立了城市管理工作站、市场监督工作站、社区警务站等,以提升“基本管理单元”的综合执法能力。“基本管理单元”是上海郊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一根独特“绣花针”,松江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基层创新治理模式,综合了镇域公共管理有效性、公共服务可及性、居民参与便利性等因素,通过设置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个中心”,下沉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公安警力“3支队伍”,以社区党委和社区委员会“两委”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服务
“办事都不用出村,又快又方便。”泖港镇胡光村村民们说,社区服务站内设置了“村民常用办事指南”资料架,办事流程一目了然。
胡光村通过打造党建、村务、生活、平安、文体“五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功能布局,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同时还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建立微信群,让信息“多跑路”,村民“少跑腿”。
在流动人口和老龄化比例较高的车墩镇,镇政府将部分属于商业租赁的空间收回改造,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了集老年助餐、科普教育、健康体验、农村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好邻居”祥东社区服务中心。“出门5分钟有菜场、超市,10分钟有健身场所,15分钟就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不管去哪里都很方便。”祥东社区周边有5个村居,群众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带给他们的便利给予一致好评。
自2018年起,我区积极推进“好邻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关于推进松江区“好邻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造集社会价值体系、服务空间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多元参与体系、考核激励体系“五位一体”的松江特色社区服务品牌。通过因地制宜推进“好邻居”社区服务中心实体建设,探索养老、医疗、儿童、教育、文体、社会组织培育等社区生活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当前,松江正处于城市化深度发展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的并行期,城乡社会结构和区域形态结构发生着深刻变革。全区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254个居委会、84个村委会,社区形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需求的特点。
未来,我区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推进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乡镇政府服务水平,着力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