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实践中坚持创新 传承中凝聚动力
日期:2021-02-28 浏览
去年年末,华东政法大学师生再次站在“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的颁奖台上。本届活动中,该校参赛的23名本科生、研究生获得了版权论文竞赛从特等奖到优秀奖各个等级的奖项。多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在疫情“大考”下,这份“逆势而上”亮眼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华政人”究竟是如何在实践中淬炼的?

一以贯之的重视

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由国家版权局主办,是我国版权领域面向高校学生的最高级别赛事。作为“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培养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全国大学生版权论文竞赛是华东政法大学最为重视的传统大型学术竞赛。自2008年第一届竞赛举办以来,该校师生已连续12届斩获佳绩。

该校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胡叶说:“学院成立于2003年,对于竞赛,我们一以贯之地予以重视。本次获奖的23名学生中,有19人来自我院,他们用优异的表现见证着竞赛的成长和学院的发展。”

受疫情影响,学院无法像往年一样集中进行备赛。回忆起那段备赛时光,胡叶印象深刻:在学院网络集体辅导会上,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数不胜数,论文选题、资料查阅、观点冲突……让每一个老师全情投入作答。

“从下发比赛通知到最终提交论文,学院制订了一套贯穿全阶段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学生在离校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资源。”胡叶说,“学院导师制”起到了关键作用。备赛初始,全院教师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指导工作中,每名老师分别指导数名学生。“既要保证参赛学生一个都不落下,又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点对点的高水平指导。”胡叶说。

矢志不渝的坚持

虽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挑战依然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在去年上半年学生离校状态下,学院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参赛师生间的联络效率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学生在居家状态下很难保证高度自律,论文质量无法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督促和跟进成了学院教学秘书徐明阳的难题。

自去年3月开始,每隔半个月,徐明阳就会统计一次学生的写作进度和投稿情况,当发现情况不理想时,她就会联系并提醒、动员个别学生。谈到论文上传阶段,她满怀感慨:“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对系统不熟悉,我必须一一核对每名同学的上传情况,有时还要帮他们上传论文。”

最难熬的要数论文提交截止前的两天,很多学生都集中在这一个时间点提交论文,一个失误就会导致论文无法提交,甚至可能功亏一篑。当最后一篇论文上传成功,徐明阳长舒一口气。作为一名去年刚刚进校的“新手”,她直言面对一个周期长、任务重的工作曾令她压力倍增,但更多的是担心因自己经验不足而“拖后腿”,“希望自己能够握紧握好这个已经传承了11年的‘接力棒’”。

从3月到7月四个月的论文创作中,参赛学生大多遇到过瓶颈。特等奖获得者、知识产权学院研究生雷征伟说,自己在写作中曾一度质疑观点的正确性,导致进度停滞不前。一等奖获得者、知识产权学院本科生王嘉峰一方面要在繁忙的课业外克服时间分配的困难,“挤”出时间撰写论文,一方面要克服本科理论知识的匮乏,“恶补”基础。

听讲座、查资料、咨询老师和前辈……种种途径的探索,使他们最终迎难而上。

继续前行的动力

陈绍玲副教授是多名参赛学生的指导老师,当谈及参加指导竞赛会占去许多时间时,他却说:“这都是分内之事。”追根溯源,华政教师一以贯之的传统和精神实质就是坚守岗位和无私奉献,一代代“华政人”就是这样始终坚守和传承着这种传统。

提到已故的傅鼎生老师,陈绍玲说:“尽管老人家已经故去,但他的精神依然在传承,后辈们仍以他为师、为人、为学的态度为标杆。作为一名老师,我能做好本职工作,把学生培养得更优秀,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这是我最大的成就。”

而对于参赛学生而言,荣誉所带来的力量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王嘉峰说:“本次竞赛比他之前参加过的其他比赛都更注重学术性和理论性,作为本科生,能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当今社会的新问题中找到连接点,并运用于整篇论文的基础写作中,这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素养,获得一等奖更是对自己极大的肯定。”

参赛学生徐清云也表示,这项殊荣正向意义很大,“是我在知识产权道路上继续学习和钻研的莫大鼓舞与鞭策”。虽然撰写论文的过程非常辛苦,但如今回想起来,她唯有感谢:感谢学院的积极号召,更感谢导师丛立先教授在论文思路方面给予的指导。

展望未来的视野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胡叶认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就是华政实实在在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随着对“知识产权”的了解愈加深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这项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

正如胡叶所说:“我们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与理念,争取通过学校的人才教育,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松江人才网